蓝思科技为何?
从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来看,蓝思科技均处于不利地位。外部环境方面,中美贸易战持续升温,作为中美贸易战的缩影,今年来苹果的供应商遭遇多重打击;美国近期对中国企业的制裁行动愈演愈烈,包括华为、中兴、海康威视等在内的高科技企业均受到波及,而蓝思科技作为苹果供应链上的重要企业,自然被寄予厚望。
有分析指出,在苹果采购产品时,可能会优先选择国内供应商,以规避风险;由于iPhone11系列搭载的超视网膜XDR显示屏主要由三星提供,华为Mate30 Pro所采用的双曲面OLED屏亦由三星和LG Display供应,一旦贸易战继续升级,三星这两个月的“爽约”行为很可能重演,届时蓝思科技将迎来巨大机遇。 然而,除了外部环境因素外,更大的不确定性来自于企业自身。
近年来,蓝思科技业绩增长乏力,2018年和2019年前三季度分别营收分别为374.6亿元、362.5亿元,同比增幅仅为1%左右;归母净利润为-9591万元、7487万元,虽亏损幅度逐渐收窄,但始终未能盈利。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这样的表现显然难以令投资者满意。
为了寻求突破,蓝思科技开始向消费电子领域之外拓展业务,推出了智慧零售业务,意图打造新的利润增长极;同时,为了提高盈利能力,蓝思科技将目光瞄向了资产质量和收益率都更加优秀的外资银行和券商,试图通过对外投资优化资产负债表。 而如果考虑到目前蓝思科技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其推进上述两个战略的迫切感更强。一方面要应对可能到来的苹果手机备货潮,另一方面又要寻求更多元化的收入来源和更大的利润空间,面对内忧外患的困境,蓝思科技需要快速突破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