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检血小板偏高怎么回事?
宝宝体检时,化验单上出现一个“高”字——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数值比正常范围高出许多。爸爸妈妈立即紧张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人体内的血液可分为两部分:含有红细胞的血浆称为红浆;无色的细胞间液称为白细胞溶液。其中红细胞负责运送氧气和营养,而白细胞则具有免疫、杀菌作用。 在所有血液细胞中,血小板体积最小、形态不规则且无色,但它具有极强的黏附性,可紧紧地附着在血管壁上。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血小板含量为(100~300)×10^9个/L。 引起血小板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生理性的和提高疾病导致的两类。
一、生理性的原因有: 1.性别差异:一般情况下,男性的血小板高于女性,但相差不大。若化验单上的检测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只是表明血小板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没有任何临床意义。
2.年龄因素:婴幼儿的血小板计数一般高于成年人,这是因为婴幼儿的血浆比例较成人更高,从而掩盖了真正的血小板水平。随着年龄增长,到青春期时,体内各器官功能趋于稳定,此时检测的血小板水平才最为准确,成年男性低于女性。 二、病理性升高可见于: (一)炎症反应:急性感染、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都可导致血小板增多。(二)血液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红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恶性肿瘤引起的血小板增多。 三、病理性降低见于: (一)血液病:如急性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以及恶性组织细胞病等。(二)肝硬化:当肝功能受损时,肝脏产生凝血因子的功能减低,从而导致出血风险增加。肝硬化患者常有脾功能亢进,也可导致血小板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