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念年哪天入伏?
“夏至三庚数头伏”,这是确定初伏的公式。这句话的意思是,从夏至开始计算,第三个庚日就是初伏的第一天。每年的夏至节气的开始日期是固定的,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之间;而第四个庚日到来之前,有五个节气日,今年就是从夏至节气开始的第31天(7月15日)。今年的初伏是从7月15日到7月24日,共10天。 所谓“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的总称。它的计算方法如下:
(1)初伏 从夏至节气开始计算,第三个庚日便是初伏起始的时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夏至三庚”;
(2)中伏 中伏并没有固定的起始时间,它是由两个天数相同的节令相连而成的。比如今年,就是小暑和大暑连在一起的7月24日至8月23日,总共30天。
对于中伏是否“加长版”的问题,主要取决于节气小暑和大暑的天气情况。如果小暑大暑期间热浪滚滚,无雨酷暑,那么中伏便是“加长版”;反之,中伏则不是“加长版”。
(3)末伏 末伏的开始时间由立秋节气来确定。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是末伏第一天。也就是说,无论中伏是不是“加长版”,到了立秋以后,气温总是会逐渐下降的。如果末伏气温仍然很高,那就说明中伏是“加长版”。这时的末伏也被称为“秋伏”。
总之,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复杂,各地气温并不一样。“三伏”天的长短也不相同。在北方地区,“三伏”一般长达40天左右;而在南方地区却只有3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