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火锅怎么做好吃?
不请自来,这个我有经验! 之前在太平洋上有一个科考站,条件很艰苦,吃的方面只能从陆地运上去,因此他们想出了“深海火锅”这一招。
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在离海底1000米左右的地方钻一个洞(其实是一个用于取样的小容器),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食材(主要是各种肉类和蔬菜)通过管道投入洞中,再在管口盖上盖子,摇动即可让里面的食物煮熟并混合。 不过由于海洋中的温度是随深度而下降的,所以实际上能进行“深海火锅”操作的深度大概也只有600-1000米了(超过1000米以下就是万顷深海,无法采集到有用信息)。
我第一次看到“深海火锅”这个词的时候非常激动,心想难道科学家们终于发现了比萨的奥秘吗?后来了解到真相后……好吧,算你们狠。 那么,既然直接向大海里倒食物无法解决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海鱼自己游过来呢? 有! 把鱼肉做成颗粒状(这样方便吞咽),然后浸泡在高浓度的盐水中,再把这种“高盐度溶液”倒入大海。
经过简单的计算就会发现,这种方法实际上与直接把食物倒进海里没有区别,因为鱼类吃了这样的“美食”后,只会脱水而死。 看来科研工作者们为了搞懂那个“比萨之谜”也是蛮拼的……最后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在船上挂起一块肉,让它自然风干,等到上面的蛋白质变性后,味道就不太好了(酸败),这时候再把这块臭烘烘的肉扔进海里,引鱼上钩。
怎么样,是不是觉得深海火锅很神奇? 不过最神奇的还在后面呢! 你知道为什么海鱼要游到这个“高盐度溶液”里面去吗? 因为海里的微生物会把这些食物分解成含有氮、磷的无机盐类,供植物吸收利用。 换句话说,这些微生物可以把这些难吃的“佳肴”变成富含氮、磷的养料,供海藻和小球藻这类植物吸收利用。 而作为终寄主的鱼类之所以不会吃这些东西是因为:首先它们需要花很大的力气才能咀嚼这些食物,其次它们的消化道里缺乏能够消化这些食物的微生物。 所以,如果海鱼吃了那些被海藻们排出来的腐殖质之后会消化不良,拉不出来屎,就会逐渐消瘦,最后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