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的五行属什么?
《说文》解释“献”字:“献,祭祀所荐脯醢也。从犬,声。读若贤。”许慎认为“献”字的本义是祭祀时所进上的肉酱和蔬菜。这个解释比较牵强附会,“犬”与“献”怎么就能联系起来成为一个字呢?
《玉篇》解释“献”字:“献、舜,古文作舜。俗作‘献’。”段玉裁注云:“古文字作舜,从示从辛(即“咸”);后加“又”作“献”,则“舜”“献”形声字。……按《周礼·司仪》注疏引《夏小正》传曰:‘献,祀。’此言者误以舜为祀。郑康成注《孝经·钩命诀》曰:‘舜,祀。’是传写之误。今《孝经》亦作‘舜’,非‘祀’也。”
“献”字的本义的确不是指向别人主动赠予礼品,而是指祭品、供品。
古代祭祀分“享”和“献”两种仪式。《白虎通德论·释谊》:“飨者,享也,受也。”李学勤主编《古代汉语》注释:“飨,上古音xiǎnɡ(音象)。本义是祭祀时的食品。《周礼》:‘凡祭祀共其酒醴。’”可见,“享”就是“献”。
至于“献”,《说文》解释得很清楚:“献,祀也。”段玉裁注:“谓祭祀之时,尸饮而俎上之牲体陈之于帝前也。”这是说把刚刚宰后的牲畜陈放在神像前面。这种献给神的食物当然是供品而不是礼品。 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物质产品的丰富,“献”的意义渐渐发生变化,用来指人送给他人有价值的物品,不再限于供品了。
不过,在现代汉语中“献”的本义还是保留了一些痕迹。如“献俘”(报告并展示战利品)、“献祭”(把牺牲放在祭坛上给神灵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