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帮助南非?
1976年曼德拉就任南非总统,当时世界上的主要大国都在谴责和制裁南非法,只有中国第一个站出来与南非保持交往并与之开展合作。 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美两国刚刚展开外交关系,处于蜜月期,美国为了牵制日益强大的中国,极力拉拢日本、欧洲与中国为敌。面对西方世界的集体压迫,中国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打破西方大国的联合封锁,而处于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无疑是最佳选择。中国愿意支持那些愿意与中国合作的非洲国家,而南非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做出回应的非洲大陆的国家。于是,中非开始了一段长达二十多年的“同志加兄弟”的佳话。
中非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体现在政治、经济等领域,更深刻的影响在于意识形态领域。在种族隔离体制之下,白人统治者控制着诸如电视、广播等大众传媒,对非白人的歧视、排斥和压迫在官方文件中被视为正大光明。作为黑人国家的领导人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领袖”,曼德拉成了白色恐怖的代言人,成为了所有黑人民权和解放运动的象征。他号召广大黑人发动“民族之春”,通过非暴力的不合作运动迫使白人政权下台并推行族群隔离制度。而中国作为第三世界国家,一直致力于推动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的发展,对殖民主义的抵抗和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在中国支持的斗争中,除了西藏地方势力的反抗以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巴勒斯坦人的建国斗争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中东局势的不断动荡和世界两大阵营对峙格局的形成,巴以冲突不断升级。美国为了巩固自己在中东的地位,力图掌控阿拉伯世界,将矛头指向了亲苏的叙利亚和伊拉克。苏联则想借助巴勒斯坦问题遏制美帝在中东的发展,扩大自己在世界的影响。
在此情况下,一个本不属于任何一派的中东小国——利比亚,站了出来。它一方面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巴勒斯坦问题政治化,企图用“阿拉伯之春”来威胁以色列人;另一方面也反对苏联想把巴勒斯坦弄成一个卫星国的图谋。中国非常赞赏利比亚的这种独立自主的精神,在支持巴勒斯坦人保卫领土完整和民族尊严的同时,也给利比亚提供了大量经济和军事援助,双方还签订了各种协定,确定了贸易额。对于利比亚这样一个贫瘠的小国来说,这些援助和协定是非常宝贵的。正如一些西方学者所评论的那样,中国人给利比亚带来的不仅仅是友谊和团结,还有希望和帮助。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这些友好行动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当里根政府取消对中国武器禁运后,台湾当局趁机大量购买美军装备,军事实力急剧膨胀。而撒切尔夫人上台后,更是直接向香港派遣英军,逼迫中国政府就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