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属于五行中什么?
“聿”字,上下结构,上为春(木),下为寸(火)。所以此字的五行应为“木火”。 《说文解字》:“聿,所以书竹简也。一曰聿,志也。从寸,持中,有所志而能行之。” 许慎认为“聿”是书写的工具,而且是一种专用的笔,类似于今天的小棍子。这种观点被后世广泛认可。清·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兑部》中说:“按,古者作文以牍素为之。汉以来始有纸,故曰‘牍’。作字以笔翰为之。东汉以来始有墨,故言及‘笔翰’必兼言‘墨’。秦以前用刀刻,故谓‘刀笔’;汉以后用翰,故谓‘翰笔’。‘笔’本指‘笔翰’;后人以‘笔’为书写算数工具之称,则‘刀’、‘翰’皆借‘笔’为之。”
不过,我认为“聿”最初应该是表示动作的名词。金文中“聿”字作“”,像手持笔状物正要写下。小篆又变成“聿”字形。楷书沿用此字形并简化成“笔”。所以“笔”的本义就是手中的毛笔。 《诗经•大雅•棫朴》中有“文王之德,涣然冰释。瑾瑜匿瑕,大国归正。佩玉璜兮,比其明月。鲁道绰绰,齐轨彬彬。鸾鸟皇皇,凤凰翔翔。无弦而颂,舞笔吟诗。”其中“舞笔吟诗”一句用的就是“笔”的本义——手持毛笔写字。
由手再联想到动作,就有“写文章”“记录”“记载”“讲述”“谈论”“说话”等含义。这是“笔”的引申义。这些意义大多与口有关,因为文字多口头相传。 所以后来“笔”的字形出现了分化——“文”和“士”。“文”表示的文字多为静态的符号,是用来记录的;“士”表示的文字多为流动的言语,是用来传授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源——“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