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安虹宇安虹宇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很有意思,我们中医基础理论书里提到过药物的“五气”,但没有详细的说明和定义。我师父亲自教我的中药学里提到过“五味”但也没详细解释。后来我读了《黄帝内经》的五脏生成篇里有明确的表述,我在这里引用一下。并稍微做一下解读。 原文: 木生火,火上炎,故肝苦急,若热则口苦,呕哕,胆溢,胃逆,见恶心、呕吐、呃逆之气上冲;心火暴甚则心烦。

土居中,载四方,故脾畏湿,喜燥而恶积,胃喜润而不燥,如饮食停滞,积而成食滞胃肠则腹胀满,大便溏泄;肺金清肃,脾土得运,津液四布,五化并行,若劳嗽久咳伤津,肺金亏虚则痰饮积于胸中。

金生水,水濡肾,故肺畏寒,肾主水,而小便通利为肾阳温煦所致。

水生土,故膀胱湿热,小肠积滞。

木郁发,风生于此,故肝经风热或肝火上升,头晕目眩。

土虚寒,脾不运化,聚湿生痰,流注经络,则为痹症,四肢麻木,肌肉萎缩。

火郁于中焦,烦热口渴,消谷善饥。 以上只是简单的把五脏生成里的内容贴出来,并没有详细的讲解。其实这里已经给出了药物辛甘淡苦的定义了,只不过没有明确说明是药性。

后来我在读方剂学的时候又在药性和主治里面找到了答案(因为我想看一下这个药在方剂里出现的性质是怎么定义的)。我把里面关于药性的内容贴下来,并稍微做下解析。 其实这里已经说的很明白了,所谓 “药物在医学上的性能作用称‘药性’。” 所谓 “药物对特定的致病因素所表现出来的特异性反应能力称‘药性的特殊性能’(即药理作用)” 这就是我说这个题目有意思的原因所在,古今对于药性的认识竟然一致且明确。只是现在的人习惯用现代语言进行描述,古书却多用文言语句表达,看起来比较晦涩。只要大家多读几遍,还是能理解其中的意思的。

匡卓言匡卓言优质答主

药的五行属性,包括四气、五味、归经。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概括出来的理论,不是实验室的检测指标。

在中医理论中,药的性能包括四气、五味、归经以及升降浮沉等几方面,我们称这些性能为药性。

中医认为,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它与外界环境也是相互统一的整体。人体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之间,通过气、血、津液等物质保持着协调平衡,因此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这诸多要素在整体调控下功能活动的统一,脏腑功能的失调或失衡则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临床上辨证施治的主要内容。因而,用于防治疾病的中药,其作用不是仅仅作用于某个器官、组织、细胞,而是通过其整体调整作用。

这就要求中药应当具有多方面的药理活性,既符合中医的理、法、方、药的体系,又与现代科学研究的中药作用趋向一致。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