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字在五行里面属什么?
“活”这个字的五行属性,古书上有记载,《五音集韵》有言:“活,阳平,五行为火。” 现代学者也认为“活”的五行是火。比如,袁树珊著《中国古代命理学研究》中言及“十干化合”时,就认为“甲木遇丙火为阴阳和,故甲木化合之五行尽属火行……”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观点呢?
这是因为古人建立了“天干化合”“地支合化”的理论体系,认为天干五合之中只有“丁壬合、戊癸合”属于阴差阳错,其余皆阴阳相合,所以天干五行属阳的“甲丙戊庚壬”五大天干与地支配五行,其中“丙”、“戊”、“庚”、“壬”四干属性皆属火,而“甲”、“乙”两大天干中,“甲”属性亦属火。 这种理论可以简单概括为天干五行阳盛阴微,地支五行阴盛阳微。
还有另一个原因导致“活”的五行被确定为火,那就是医书所载“舌上出血,心火太盛”。可见,“活”的五行应为火,这也和“火主炎上”的性质相符。 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根据字形判断“活”的五行是火。因为“活”的古字写作“戸栝(guo)”,上面部分即“戶”,而“戶”在古代又常常看作“日”,所以“活”的古文字形就像两个“日”字,当然属于五行中的“火”了。
房惜优质答主属土
金、木、水、火、土五行之说,在中国先秦至汉代初期的阴阳五行学派那里,还仅仅是一种思维模式,尚不具备现实的指代功能,然而,汉代中期以后,五行模型在被引入社会结构和人的身体结构之后,便开始具备了现实的指代功能;“五材”说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具有多种学术指代和文化表征。
在《周易·系辞下》中,五材作为“道”之生化、衍发的结果,既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又因其不同质的属性而具有不同的品质、德行和功能,是“立人行”的“至德”。“位”是五材的运动方式和存在形态,是“道”对五材运动的规范和制约。只有遵循“道”而确立五材的适当位份,使五材各安其位,才能达到“神也”的目的,发挥“至德”的功能,实现五材的和谐。
中国古代活字印刷技术的“活字”五行属性的定位,便是一种典型的按“五材”思维模式建构文化结构的例证。
有位研究者指出:“五材说既是一种社会观念,也是一种人才结构观念。从人才结构考察,古代社会,士、农、工、商、兵五材各具其德,既各就其位、各安其份,又互相依存、互相制约,构成了维系社会正常运行的人才机制。
中国古代以农立本,以士、农、工、商为庶政之所属,兵寓于农、士、工、商之中……印刷术的发明,是‘工’所为,而行用于‘士’,依于‘农’,传于‘商’”。所以,印刷用“活字”在五行当中当是“土”(按五材说,即为“工”和“士”)、“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