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备案容易吗?
目前,我国对证券投资基金实行备案制。根据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当在完成基金备案程序后开始募资,并在备案的募集期限内完成认购。 可以说私募基金的备案是发行的前提,但并不意味备案通过后就可以发行了。
首先,在备案过程中会收到中国证监会的反馈意见,需要补充相关材料才能通过;
其次,备案只是对基金管理人的资质进行认定,并不意味着对该基金产品的认可,产品是否真的符合市场要求,是否存在风险隐患,这一切都还需要打上一个问号。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新备案还是更新备案,本质上都是监管机构对于基金管理人信息披露的要求,是为了让投资者能够更加明确、完整地了解基金的运行状况和面临的风险。
随着市场的发展与完善,我们或将看到更多类似这样细致化的文件,这有利于引导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对于基金业来说,此次《办法》是一个基础性规范文件,意义较为深远。
一方面,它明确了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各自的定位,体现了监管部门培育发展专业机构投资者的思路;另一方面,它为未来进一步改革奠定了制度基础。可以预见的是,伴随着资管市场的快速发展,今后一段时间,包括私募基金在内的资管产品将迎来登记备案的加速时代。
私募基金备案有一定审核要求,但也不是特别麻烦,按照协会的要求把需要提交的材料准备充足准确,一般都可以通过,而且现在有了私募基金备案系统,网上就可以操作。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底,已在基金业协会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共21257家,已备案私募基金33660只,认缴规模5.32万亿元,实缴规模4.39万亿元。基金业协会相关人士表示,随着监管政策逐步完善、市场环境逐步优化,预计未来新设管理机构及新备案基金数量还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
今年初基金业协会正式颁布实施《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随后陆续发布了系列自律规则及有关问答,对私募基金的各类业务进行约束和规范。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登记及私募基金产品备案已正式步入自律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对私募行业的发展促进效果将逐步显现。
该人士表示,未来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落实,私募机构持续合规意识不断提高,基金业协会将进一步利用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数据,引导私募机构自觉遵守行业行为准则和业务规范,并探索逐步建立健全信息披露、风险揭示、利益冲突防范及异常机构管理和风险预警等合规体系和机制,不断提升行业自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