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能走固定资产吗?
工具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用于放臵工件,夹紧工件,测量零件尺寸精度、形状和位置等的工具,以及使机械产品和设备保持工作性能和正常运行的各种辅助材料等。包括模具、工艺装备、测量工具、吊装工具、切削工具、刮刀、锤子、样板、胎具、工具模具、辅助工具以及各种劳动保护用品等。
工具和器具一般是指使用年限不满一年,容易损坏、更换的低值易耗品。包括生产工具、管理用具、劳保用品、管理用具、炊事用具等。按《施工企业财务制度》规定,企业自制、外购、调入或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工具、器具、低值易耗品等,应于完工或收到后,计入“库存用品”账户;领用时,通过“临时设施”账户转入工程成本,摊销时通过“临时设施”账户核算。
工具属于劳动资料的范畴,其价值在多次生产过程中逐渐转移。随着工具的不断磨损和使用,转移到产品中的价值不断增加,转移到产品中相应转移价值,也就是工具价值的消耗。因此,工具的损耗程度及转移价值需要经常准确地计算,才能正确计算产品的实际成本,同时为正确计提修理费用提供可靠依据。
工具一般具有数量大、使用范围广、规格繁多、消耗转移频繁、消耗量不易计算准确等特点。为简化核算,一般将工具看作半消耗性物品处理,采取一次摊销、分期摊销、定额摊销、五五(期初、期末)摊销等方法。上述所提摊销方法,只适用于作为低值易耗品管理的工具(不属于固定资产范畴的工具)。如果是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具,就不应摊销,应计提折旧。
工具的折旧与摊销金额要划分清楚。作为固定资产的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已消耗的劳动被转移到所生产的产品中去,形成了产品的价值。企业应按月提取固定资产折旧。按月计提的折旧,应计入经营费用的工程成本。不属于固定资产管理的工具,应列入低值易耗品并作为劳动待业的消耗,按月摊销计入产品成本和经营费用、管理费用。
在工具的管理过程中,其购入、领用、在用、待修、报废等各个环节,应由相关部门设立台帐并做好相应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