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电煤告急了吗?
大V们已经说了,电煤和民用煤炭是两个概念。 先说结论吧,上海的电厂用煤是足够的,甚至库存还比往年多一些。 大 V 们说的所谓“电煤”缺口的问题根本不存在。 “电煤”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名词。在计划经济时代,发电用的是燃煤,但是电力工业的燃料分得比较细,有烧油发电机,也有烧天然气发电机。因为当时中国的油气资源严重不足,所以发电用燃料中有一项叫作“替代燃料”,指的就是煤,用来弥补气、油不足的用电量。将发电用的燃料称作“电煤”。 现在中国电力行业燃料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煤电(含煤机)在我国发电总装机容量里已经是最大的一类,超过了70%。因此所谓的“电煤”其实是指燃煤电厂所消耗的煤。
说到燃煤电厂所用的煤,按照燃烧后排出的烟气有无污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高灰渣排放型的,这类电厂通常建在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地方;另一类是低灰渣排放型,这类电厂通常建在人口密集的区域。上海地区的电厂大部分属于后者——低灰渣排放型的电厂。由于低灰渣排放型的电厂大多建在人口密集的地方,这些地区一般也不缺煤。因此过去对这些燃煤电厂的环保要求就没有那么高。加上近几年一直能源紧缺,国家又鼓励节能减排,所以这些燃煤电厂纷纷上马脱硫、脱硝等装置,排放的废气比以前大大地改善了。
但问题出来了,一方面要大力发展煤电,另一方面又要保证污染物排放达到一定的标准,于是技术落后、成本高、效率低的煤矸石洗选加工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山西为例,这个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原来对煤矸石是不屑一顾的。现在为了适应新的政策和市场,到处都在建大型的煤矸石洗选加工设备。 不过,既然都要经过洗选设备,那最后出来的煤的质量是一样的吗? 当然不一样! 本来煤是有很多用途的,比如作为民用燃料、工业燃料,以及用作电力、冶金等行业原燃料。而现在国家对各种用煤的要求各有不同,尤其是随着钢铁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对于钢铁行业用的煤的标准控制非常严格。而其他一些用煤的行业,比如建材(包括陶瓷)、耐火材料等,对用煤质量的要求又要低于钢铁行业。
这样各个用煤行业之间原本应该相互协调的标准却出现了严重的不平衡。最终的结果就是各用煤单位为了符合自己的特殊需求,想方设法给煤加工提质增效,也就是通过各种手段把煤变成另外一种煤——满足特定需求的煤。这种通过洗选加工改变煤质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短期经济发展的行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