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在五行属什么?

诸小英诸小英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从中医基础理论来讲,没有五行这一说法,现代很多中医书籍和网上资料提到“五行”都是沿袭古人的错漏。 中医的基础理论是阴阳五行,金木水火土只是五行的象征符号,用来表示阴阳气化运动的规律。阴阳代表了宇宙中两种相互对立的力量,五行则是对应着五种物质或功能存在状态。 在《黄帝内经》中,五行并非是指金木水土火,而是指酸苦甘辛咸——五脏的生理功能,其实五脏也是阴阳五行学说的来源之一。

以肝为例,肝主疏泄而恶抑郁,喜条达,所以肝的生理功能用五行来表示就是“肝喜调达,恶抑郁”,也就是说肝的功能是舒畅、条达、活跃的,好比木一样。如果肝气郁结,则形成肝火证,其临床症状如头痛、头晕、目赤、口苦、易怒等,治疗当以疏风清热为主;如果是肝火犯胃导致恶心、呕吐、吞酸,治疗当以清肝疏肝,和胃止痛为法。

临床上运用五行配合四季进行诊断是比较常用的方法,称为“五运六气”,这个在《黄帝内经》中有详细的论述。比如1954年5月26日0时30分出生的人(公历),其农历生日是四月十四,那么他的运气特点是:

春季脾气虚,饮食减少,大便溏薄。 夏季心气虚,神疲惫,气短懒言。 秋季肺气虚,咳嗽痰多。 冬季肾气虚,腰膝酸软,尿量多而清。 月季天气,肝气不舒,胸胁胀痛。 每年春分前后,体内湿气渐增,脾肾功能减弱。

每年的夏至大暑节气之间,心火最盛。 立秋后第一天至秋分前,燥邪当令,肺气不足。 霜降开始,寒气上升,水湿凝滞,脾肾阳虚。 大雪节后,人体阴阳不平衡,心火偏亢。 冬至前后,阴气极盛,阳气萌发,脾肾亏虚。 小寒大寒,气血流通不畅,经络易受阻,尤其是体胖之人。

每年立春之后,气温逐渐回升,但春寒料峭,冰雪渐消,人体的阳气随着春天的到来慢慢升发。

龙爵轩龙爵轩优质答主

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一种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五行学说是用来阐释宇宙万物的生成及其相互关系的,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五类元素。

从金、木、水、火、土五类元素衍生出五类基本属性,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的。它强调整体观念,描绘了构成宇宙的基本元素是木、火、土、金、水五类,比较准确的反映了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

金、木、水、火、土五者被看做是构成宇宙万物及其运动变化所必须的五种基本元素。

用金、木、水、火、土表示神对事物运行过程的五种不同表现形式。木是植物的总称,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曲直的特性;火具有温热、上升、明亮的特性;土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的特性;金具有清肃、收敛、沉降的特性;水具有寒冷、闭藏、滋润、下行的特性。

"五行"原指五种物质。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确实存在有无数具有此五者某些特性的实物。如木、草、树、花等具有木特性,心、血、脉、舌等具有火特性,胃、腹、肌肉、唇等具有土特性,肺、皮、毛、大肠等具有金特性,肾、发、耳、骨等具有水特性等等。

"五行"并非仅仅指五种物质,而是以五种具体物质为名称和代表的五类物质的总称。从上述木火土金水的五元素衍生出五行五类属性,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与生、长、化、收、藏五种现象;东、南、中、西、北五个方位,春、夏、长夏、秋、冬五个季节; 肝、心、脾、肺、肾五脏;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腑;筋、血、肉、皮、骨五种形体;目、舌、口、鼻、耳五官;酸、苦、甘、辛、咸五种味等,构成自然界中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

因此,"五行"之木、火、土、金、水并非仅指某一种具体物质,而是五类物质的总称,并且分别代表着某一方面的特性。

"五行学说",是运用"五行"的概念来阐释相关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复杂性的一种学说,其基本内容为"相生"和"相克".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及其"相生"、"相克"现象广泛存在于宇宙万物之间,"五行学说"对于阐释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性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五行学说"是研究"阴阳五行学说"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与"阴阳学说"相辅相成地渗透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贯穿在脏腑经络等生理理论中,而且也融汇在病因病机、诊法、辨证、治疗等病理及诊治方面,是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