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企业家有哪些?
说到民国的企业家,就不得不提一下民国四大富商,他们分别是“面粉大王”荣毅仁、“棉纱巨子”朱益之、“火柴大王”刘鸿生和“盐业霸主”吴蕴初。这四大富商中,有三人是上海人,只有荣毅仁是江苏无锡人。虽然荣毅仁祖籍并非上海,但他在上海的创业史却比任何一位老乡都精彩。 荣毅仁早年留学日本,1926年回国后,担任上海米业商会会长兼华商纱布交易所经理。1928年至1937年间,他先后创办了上海面粉厂、无锡面粉厂、镇江面粉厂及武汉面粉厂等,成为当时著名的面粉大亨。抗日战争爆发后,荣毅仁把工厂迁到重庆,继续经营。
抗战胜利后,他又把工厂迁回上海,并且扩大生产规模,使其生产规模居全国同类企业之首,因此也被誉为“面粉大王”。除面粉外,荣毅仁还涉足金融、矿业等行业,并且在上海创办了中国第一家私立大学——南洋大学教授。 除了荣毅仁外,另一位富商的起家与民族救亡密切相关。他就是“棉纱巨头”朱益之。朱益之早年在浙江宁波创办纺织机械制造厂,后来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此后,他前往欧洲学习棉纺技术。
1928年,朱益之回到上海创办永裕纺织公司,开始生产经营。由于当时中国民族纺织工业处境艰难,外销产品受到各国关税壁垒的影响,难于出口,内销市场又受制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因此朱益之的生意也时好时坏。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后,由于日军占领区实行贸易管制,限制华商进出口,从而给国统区带来了难得的贸易机会。于是,永裕纺织公司的营业有了很大起色,利润大增。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争夺战略要地,国民党军队在东北大肆掠夺煤矿资源。为了支持东北的抗日部队,朱益之把刚刚复员的永裕纺织公司全部家产变卖,用来购买作战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