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哪个生肖排第六位?

练钰漫练钰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狗 亥猪

1、子时(23点——01点前) 三更夜已深,正是老鼠出洞觅食之时。所以子时第一时辰叫“子时”。 子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周礼·春官》载有“星史”之职,掌管观察恒星与五行配合以定时令,并据以发布农事通告。此一时辰的“子”字就源自于“星史”中的“子”。 另外,也有观点认为,因为这一时段太阳落下,天地一片漆黑,只有星星闪烁,因此这个“子”来自“星星”的“星”。

2、丑时 (01点——03点前) 凌晨一点至三点,夜幕刚刚降临,此时万物朦胧,犹如梦境,故称“丑时”。 在《周礼·地官司徒》中有一职责叫做“牧正”,主管畜牧,其工作与动物们的睡眠、觉醒周期有很大关系,所以“丑”字就来自于“牧正”的“牛”。

3、寅时(03点——05点前) 凌晨三点至五点,天色渐亮,太阳即将露头,老虎开始苏醒,虎目微睁,轻轻挪步,故称为“寅”或“寅时”。 在古代“寅”和“丑”本指不同的时间段,“丑”是指人们进入梦乡之后到日出这短暂的夜间时间,而“寅”则是日出的时间段。《尔雅·释天》中有言:“寅,举也。”“举”就是刚升起的意思。所以,古时“寅”的“虎”字,就形容刚刚跃起的虎头。

4、卯时(05点——07点前) 东方鱼肚白,破晓时分,万物呈现生机,此时月亮逐渐西沉,金乌东升,光辉照耀,故称“卯”或者“卯时”。 《说文解字》中有言:“卯,冒也。二月初始,阳气冒上。”在《晋书·天文志》中也讲到:“卯,冒也。日月皆出于西方,一阳升腾,冒于东方。”这里的“冒”字很好地表达了朝阳初升、万物勃发的意象。所以,“卯”字就被赋予了“晨”的含义。

5、辰时 (07点——09点前) 晨光曦微,天气清和,人起梳头,晨钟响彻云端,故俗称“早晨”。《尔雅·释天》有言:“辰,震也。”东汉学者张澍注曰:“辰,振也。物触振而起身。”可见,“辰”字的本义就是指人在清晨起床之后的抖擞精神。

6、巳时 (09点——11点前) 九时至十一时,艳阳高照,热气弥漫。此时光线最强,热浪袭人,植物茂盛,故称“巳”或者“巳时”。 什么是“巳”呢?古人将一日分为十二个等份,每个等份对应一个地支名称。从亥时初现,依次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两个小时为一个节点,每一个节点有一个符号作为标记。到了“巳”时,就到了第二阶段的第一个小时,所以“巳”的意思是“开始”。

7、午时(11点——13点前) 正午时刻,烈日炎炎。草木茂盛,故又称“午”或者“午时”。 《说文解字》记载:“午,仲夏节气之称。”“仲夏”即夏季中间的一天,这时阳光直射,草木繁盛。而“午”的字形演变恰好表现了这层含义。

8、未时(13点——15点前) 下午十三时至十五时,骄阳似火,热浪滚滚。田间作物盛茂,故称“未”或者是“未时”。 《说文解字》中说:“未,木叶吐芒,未实,其色彩像火焰,所以称之为‘未’。”火的形状就像向上喷发的木枝,而这正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烈日当空的景象。所以“未”就获得了“午”的象征意义——炎热。

9、申时(15点——17点前) 夕阳西下,余热灼人,大地苍茫,空气湿润,宜植花草,故称“申”或“申时”。 《说文解字·申部》载:“申,神也。”在汉儒许慎看来,“申”就是天的化身,它总是处于高亢的位置,如天上的星星一样明亮。所以,“申”就有了“明亮”之意。

10、酉时(17点——19点前) 日落西山,一天中气温下降最快的时候到了,凉风习习,草木萧萧,万物收敛,故称“酉”或者“酉时”。 《说文解字·酉部》载:“酉,就也。八月未央宫雁来退飞就梁。”可见,“酉”的原意指的是鸟就巢而止息。后来引申指一切事物有所归向,也就是停止、就位的含义。

11、戌时(19点——21点前) 太阳落山,天将黄昏,人们忙碌了一天,这时候休息纳凉,故称“戌”或者“戌时”。 《说文解字注·戌部》载:“戌,灭也。一曰:戌,席也。”这里解释了“戍”的两个意思:一是灭亡,一是座位。其实,这两个意思都来源于一个概念——“休息”。人在休息的时候,什么都灭(没)有了;人坐在席子上,也就相当于进入了休息的状态。所以“戍”才有了这些新的释义。

12、亥时(21点——23点前)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月光如水,繁星满天,故人定寐,故称“亥”或“亥时”。 什么是“亥”呢?还是两个字:“一”和“亥”。“一”表示时间的起点,“亥”代表最后的段落。二者结合,就是一天之中最后一个时辰。所以,“亥”有“大”的意思。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