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的五行属什么?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万物之源” 。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等多方面,是古代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人等必读之书。《易经》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的根源,被誉为六经之首。
易从文字上讲是轻易简单的意思,在易经中是简易、变易、不易的涵义,有生生不已,变化不息的道理。易经的易字是代表天地间万事万物运行的原则。《易经·系辞》中说的:“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中的"易"是“易名”。“易有太极,是说宇宙万物原来是一团混混沌沌气,这团气就是“太极”,也就是“无极而太极”的“无极”。
太极是“易”的最初形态。它在“无形无象”中运动变化产生出“有象无形”的两仪。所谓的“两仪”就是指“天和地”,亦就是“阴阳”。两仪在“有象无形”中又运动变化产生出“有象有形”的“四象”。“四象”指“太阳、少阴、少阳和太阴”四种物质形式。四象在“有象有形”中又运动变化产生出“八卦”。“八卦”指天、地、水、火、风、雷、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八卦在“有形有象”中又运动变化繁衍产生出无数个代表天地万物的卦爻。
“易”字中的“日”在甲骨文中是下小上大,表示初升之时日的形态。“月”表示正圆之月。“日月为易”,既含有相反相成、相生相克的“阴阳之象”,又表示时间的变化过程。《说文·日部》日:易,阴阳交也。就是说日月之交或日月之合,表示时间的交、合变化。《说文·月部》月:月,阙也。本作,从大口。凡字从月者,皆兼取口声也。《易·乾卦》《文言》言:"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潜者也。"又,《礼·郊特牲》曰:"孟春,营木为方櫺,作家屋,启棣,反旧术,修旧职,居吉,宾赐无献,无以新人。"郑玄注:"方櫺者,谓居吉之门。"又,《周礼·春官·大祝》曰:"王拜受同,登,用虎皮茵。"郑注:"同即同,其字当作同。"又,《释文》:"同,徒弓反。"又,《礼·月令》云:"孟春之月,日在营室。"郑注:"营室,虚宿,星名。"
在易经中,易字从日从月,就是把日月的运行变化规律作为研究对象,即研究天地阴阳间的种种变化规律。
《周易·系辞下》"坤作成物,不为易乎?"又曰:"乾、坤以易之终始。"郑玄注:"易,阴阳变化之总称也。"孔颖达疏:"乾以始物,坤以生物,以易为变化也,故言'乾、坤以易之终始'也。"《易·系辞下》曰:"乾,尽也;坤,至也。"又,《礼记·曲礼》云:"天子居敬存诚,所以立也,尊贤崇德。"《淮南子·本经训》曰:"故曰:乾、坤者,所以立天地之体;仁、义者,所以立天下之本也。"
易字的本义是指由日月的变化所引起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说文·日部》曰:"易,日月为易。象形。凡易之属皆从易。"段成玉注:"易者,交之义也,谓日月交成。"《周易·说卦》曰:"乾为天,为圆,为道。"孔颖达疏:"乾体圆也,乾象天也。"又曰:"坤为地。"又曰:"坤为母马。"《说文·女部》曰:"母,牧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