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投资更成功?

邴慧清邴慧清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成功的投资项目需要具备哪些要素呢,我们从著名的投资家巴菲特那里寻找答案。 作为一个传奇般的存在,巴菲特的投资策略一直深受投资者追捧,然而很少有人去研究他失败的项目,我们认为正是因为他的投资策略才导致了那些项目的失败(不是全部由策略导致)。我们选取了巴菲特投资生涯中5个失败案例进行研究,它们分别是Dairy Queen、《华盛顿邮报》、伯克希尔-哈撒韦工业股份、通用汽车和西方石油。

这些投资项目都具有同样的特点,那就是行业龙头、现金流良好且有着强劲的溢价能力。为什么具有同样特点的公司最终结果却大相径庭呢?这取决于对公司估值时所采用的方法。

以哥伦比亚大学为母校的巴菲特在估值方法上与本科就读商学院时学到的一样,都使用了相对估值法。他在买入Dairy Queen时认为其市值被严重低估打算大力加仓,然而这时他却遇到了正逢其时的乔布斯,苹果公司借助IPOD的风潮迅速崛起并挤占了Dairy Queen的大部分市场,令后者业绩下滑,股价下跌。

而在投资《华盛顿邮报》时,巴菲特同样遇到了“冤家”,这次是他早年投资的美国运通。虽然《华盛顿邮报》的报纸业务陷入亏损状态但它的快递业务却发展迅猛,当巴菲特想增持该公司股票时却发现股价已经涨至让他感到不舒服的水平。于是,他用部分资金买入同时希望用剩下的钱继续买到更有性价比的资产。然而,他剩下的钱并不足以让他买到满意的标的,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工业股份。

从这三个例子可以看到,如果巴菲特能够改变一下自己的策略,也许就能买到更称心的资产。然而,这可能吗?我认为是不可能的! 作为价值投资的倡导者,巴菲特始终坚信价格总是围绕价值波动,因此只要找到符合价值投资条件的标的就能获取稳定的收益。但是,市场总会出现非理性的情况,此时即使运用价值投资策略也会遭遇失败的窘境。

为了避免这种窘境的发生,巴菲特试图通过提升自身的能力圈范围来确保自己永远能够在价值附近择机买入,然而这也是有限度的。就像我们在第五项修炼中所提到的,想要提升能力圈就必须不断地尝试新事物并通过实践来打磨自己的能力圈。很明显,已经年届九旬的巴菲特已经没有太多机会再通过实践去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了。这就是他的策略造成的限制。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