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贷款有什么后果?
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例,根据《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管法》等有关规定,如果银行或者其工作人员违法发放贷款,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如果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恶意贷款”的行为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以外,也有不少人可能因为贪图小利而成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例如,诈骗分子先虚构一个公司需要贷款的事实,然后让受害人作为担保人签订借款合同,最后由犯罪分子假冒的“银行人员”向受害人的银行账户汇款,从而骗取被害人的钱款。 在这种情况下,被害人虽然从表面上似乎“借”到了钱,但实际上所谓的“银行转账凭证”都是犯罪分子伪造的。
另外,一些犯罪分子还会使用伪造的身份证、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冒充银行的员工,并伪造相关的文书和手续,最终取得贷款并将赃款占为己有。 由于这些资金的实际控制人是犯罪分子,当公司出现经营不善的情况时,就可能给债权人带来相应的损失。 而如果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公司的资金实际掌控人为犯罪分子,且该违法犯罪所得不应受法律保护,则债权人可以依法请求撤销对犯罪分子的相关民事法律行为,追回自己的钱款。
对于上述情形,可能涉嫌的罪名包括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假冒注册商标罪、非法制造发票罪等,人民法院可以数罪并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