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哪家羊肉汤好吃?
不请自来,原成都土著一枚,现在外地定居。 首先排除火锅这种吃法。火锅也算四川特产了,不过吃的是佐料味道和牛油的鲜香。但就涮肉这个吃法而言,个人认为不是传统吃法。倒也不是说什么正统不正统的问题,只是从明朝开国就有“火锅”这个名字的吃法,一直流传至今,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只不过清时的火锅与现在的火锅吃法迥异而已。清人《酌中志》有载:“火锅,锅开之候,其热非凡,令人不可捉摸,一箸落处,随时飘散……然不能久留,顷刻则气散味亏。”“水陆杂成,煎炒烹炸,烧烫煨炖,旋煮旋食,自初伏始,至霜降止。”
当时是清初,正是四川人吃毛肚火锅的黄金时代。可见当时重庆火锅已盛行。 至于清中后期,刘沅的《养素堂随笔》有记: “蜀中有火锅,无盐、酱,惟以水锅,投切熟羊肾皮为末,入椒、葱、韭,调拌锅底。下蔬菜,煮熟,蘸酱食之。” 这已经与现在吃的火锅没啥区别了嘛! 所以题主说的应该是清晚期的火锅。
说多了,好像跑题了,但是又似乎没有跑。因为我想告诉题主,成都的确有正宗的清晚期火锅。而且现在还能吃到! 在成都西边的青羊宫附近,有一条窄窄的小街叫琴台路。在小街的拐角处,有一扇挂着招牌的门脸儿,门脸儿的匾上写着两个大字:“火锅。” 没错,进了这扇门,你便能找到正宗的清晚期火锅。 进门后,左右两边靠墙摆放着四张桌子。再往里走,有一个小小的厨房,一个穿着白衬衣的厨师正在灶台上忙碌着什么。
我进来的时候,他正在往锅里放东西。锅里的颜色呈深色,有牛油味儿弥漫开来。我问他在煮啥子呢?他说煮的可是好东西,火锅底料。我问多少钱一斤呀?他笑了笑说,都不卖的,都是送客人的。 我又问,那你们这里火锅吃得嘛?他说,当然可以吃咯。接着他又笑着补充了一句,不过吃过了可不要到处乱讲哦。
出了火锅店,我沿着琴台路一路逛过来。发现这条街上的饭店大多是以火锅为主打。不过最特别的还是要数这家“重庆麻辣烫”,跟在城里吃得那些麻辣烫可不一样。这里头的菜居然还可以“飞水”(就是放进开水里捞一下),而且锅底不是红通通的辣椒油,而是清亮的白色汤锅。
回到开篇的话题,成都有很多家卖火锅的,也有卖火锅锅底的。但是要找一家既卖火锅锅底,又供应清晚期火锅的,还真不容易。没想到在琴台路上,我居然如愿以偿。